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Case

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建设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对生活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生活垃圾基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环卫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陆续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文。然而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管理不仅内容浮浅,对生活废物进行减量化和再利用等循环经济关键性的内容基本未涉及。管理系统本身也还存在种种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国家政策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我国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明确提出了国家确定鼓励类产业指导目录的原则包括:(一)国内具备研究开发、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有利于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提高短缺商品的供给能力,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有较高技术含量,有利于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四)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五)有利于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能源、矿产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六)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符合我国政策、法规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2、区域政策背景
      根据《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2022年,各设区城市至少有1个县(市、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县(市、区)至少有1个街道(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25年,所有设区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县级市(县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效果显现。
      3、建设背景
      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国家发改委、住房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居住环境。
      《方案》提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形成以法制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方式,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20年,福建省及各市均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扎实推进,覆盖率稳步提升。
目   录
第1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建设地点
1.1.3 项目建设单位
1.1.4建设内容
1.1.5建设规模
1.1.6项目总投资
1.1.7建设期限
1.2编制单位
1.3编制目的
1.4编制原则
1.5编制依据
1.5.1 政策、法规
1.5.2 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1.5.3 相关规划及其他文件
1.6编制范围
1.7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2章 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生活垃圾的产出特性
2.2 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2.3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第3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3.1项目建设背景
3.2市垃圾处理现状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1进一步改善市的垃圾处理现状
3.3.2有利于促进市可持续发展
3.3.3是加强餐厨垃圾综合管理、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
3.3.4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需要
3.3.5是垃圾渗透液处理的需要
3.3.6是福建省城市发展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3.3.7是市城市发展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
3.3.8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3.3.9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3.3.10智慧环卫建设可有效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第4章 场址概况和建设条件
4.1区域概况
4.2自然地理
4.3经济发展
4.4场址选择
第5章 建设规模
5.1生活垃圾成分及产量预测
5.1.1垃圾成分
54.1.2生活垃圾产量分析
5.1.3生活垃圾产生量估算
5.1.4大件废弃物产生量估算
5.1.5旅游旺季垃圾最大产生量估算
5.1.6餐厨垃圾产生量估算
5.1.7小结
5.2垃圾回收利用现状
5.2.1大件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
5.2.2餐厨垃圾回收利用现状
5.2.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现状
5.2.4渗滤液处理工艺分析
5.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第6章 技术与工艺方案
6.1餐厨垃圾处置技术工艺流程
6.1.1选择原则
6.1.2生产工艺方案
6.1.3餐厨垃圾处理工艺流程
6.1.4工艺过程描述
6.2大件废弃物处置技术工艺流程
6.2.1生产工艺方案
6.3.2生产工艺流程
6.3固废物流转工艺流程
6.3.1垃圾转运方式
6.3.2垃圾转运站路线建议
6.3.3 垃圾压缩转运站工艺流程
6.4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流程
6.4.1设计水质水量
6.4.2工艺流程设计
6.4.3公用工程设计
6.4.4预处理介绍
6.4.5两级DTRO工艺介绍
6.4.6流程说明
6.4.7工艺设备配置方案
6.4.8去除效果预测
6.4.9浓缩液处理
6.4.10电气设计
6.4.11自控设计
6.5智慧环卫综合监管系统
6.5.1建设方案
6.5.2建设内容概述
第7章 工程建设方案
7.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7.1.1指导思想
7.1.2规划原则
7.2总体目标
7.3总平面设计
7.3.1 布置原则
7.3.2 总平面布置
7.4厂区道路
7.5建筑设计
7.5.1设计原则
7.5.2主要技术规范
7.5.3 总平面布置
7.5.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6结构设计
7.6.1设计标准
7.6.2设计依据
7.6.3活荷载取值
7.6.4结构形式
7.7消防设计
7.7.1设计依据
7.7.2给排水消防
7.8电气设计
7.8.1设计依据
7.8.2设计范围
7.8.3用电负荷
7.8.4变配电系统
7.9自控设计
7.9.1设计原则
7.9.2系统架构
7.9.3自控系统选型
7.10给水排水设计
7.10.1设计依据
7.10.2设计范围
7.10.3给水系统
7.11厂区绿化
第8章 环境保护
8.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8.1.1环境功能区划、执行标准及环境质量现状
8.1.2排放标准
8.2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8.3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8.3.1废水
8.3.2 废气
8.3.3固体废弃物
8.3.4噪声
8.4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8.4.1大气污染物及其环境影响
8.4.2污水及其环境影响
8.4.3噪声及其影响
8.5运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8.5.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8.5.2水污染防治措施
8.5.3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8.5.4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措施
第9章 水土保持
9.1水土保持原则
9.2水土保持措施
第10章 职业安全与卫生
10.1概述
10.2编制依据
10.3安全措施
10.4劳动保护措施
10.5其他防范措施
第11章 节  能
11.1 概述
11.2 节能原则
11.3 节能措施
11.3.1施工过程
11.3.2运营过程
11.3.3能耗水平分析
第12章 管理机构、劳动定员
12.1生产组织系统
12.2劳动定员
12.2.1工作制度
12.2.2劳动定员
12.3 人员培训
12.4 项目进度计划
12.5项目管理
12.6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12.6.1施工准备
12.6.2施工过程
12.6.3下阶段施工组织设计设想
12.7项目招投标
12.7.1招投标方案的原则
12.7.2 主要招标计划
12.7.3 招标基本情况
12.7.4招标内容、范围、组织形式、方式
第13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1工程范围及主要内容
13.2其他费用及有关说明
13.3投资估算
13.4资金筹措
第14章 财务评价
14.1财务分析的前提条件
14.2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税金估算
14.2.1本项目产品销售收入估算
14.2.2成本支出估算
14.2.3项目利润情况分析
14.2.4税收
14.3财务效益分析
14.4盈亏平衡分析
14.5财务分析结论
第15章 项目专项债券融资偿还分析
15.1编制依据
15.2 债券融资方案
15.2.1债券规模及期限安排
15.2.2投资者保护措施
15.3债券偿还方案
第16章 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
16.1社会效益分析
16.2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第17章 项目风险分析
17.1 风险识别
17.2 风险对策
17.2.1 施工期风险对策
17.2.2 运行期风险对策
17.3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7.3.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7.3.2项目与所在地区适应性分析
17.3.3社会风险分析结论
17.3.4主要建议
17.3.5防范和降低项目风险的措施
第18章 结论及建议
18.1 结论
18.2 建议
附表1主要经济性指标
附表2投资估算表
附表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利润表
附表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7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8借款偿还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