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睿
    首页  -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行业政策背景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提出了加快结构优化、强化协同创新、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融合发展、推进国际合作等五项主要任务,并明确了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提升、矿物功能材料发展、协同处置推广、“三品”行动推进、服务平台建设等六大重点工程。
  《规划》提出以下五个基本原则:坚持转型发展。引导要素优化配置,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培育矿物功能材料,支持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开发推广绿色建材,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建材工业深度融合,强化建材工业与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建材工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本着互利共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加快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规划》提出,到2020年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和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传统建材加速换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水平更高,两化融合深度发展,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工作出发点,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促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为工作主线,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完善法规、政策、标准、技术、市场、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改善建筑居住环境品质,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是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倡导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促进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完善绿色建材评价体系建设,有步骤、有计划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建立绿色建材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动态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中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积极发展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引导绿色施工。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鼓励类第二十一条“建筑”第7小项目“钢结构建筑工业集成体系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和第6条“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建筑工业部品研发与推广”;符合鼓励类第十二条“建材”中第3小项“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符合鼓励类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7小项“尾矿、废渣等资源综合利用”,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鼓励各地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一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形成装配式建筑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效益和品质,实现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
  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同时,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近期一系列政府减政放权措施密集出台,围绕“两个100年”目标,一大批着眼2020年、2025年的产业规划和政策举措也在陆续出台或正在加紧制定中。加之,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重点战略的实施。这一切,都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国家已经把大力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作为国家战略,2015年8月31日,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发展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在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交通枢纽、商业仓储等公共建筑中积极采用钢结构,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业建筑和基础设施大量采用钢结构。在大跨度工业厂房中全面采用钢结构。推进轻钢结构农房建设。鼓励生产和使用轻型铝合金模板和彩铝板。2015年1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结合棚改和抗震安居工程等,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扩大绿色建材等使用。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大力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结合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实施,开展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试点,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2016年7月1日,交通部印发《关于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的指导意见》,决定推进钢箱梁、钢桁梁、钢混组合梁等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提升公路桥梁品质,发挥钢结构桥梁性能优势,助推公路建设转型升级。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会议认为,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会议决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6〕71号《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河南省建筑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4000亿元,年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培育2至3家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航母级企业,50家实力较强的工程总承包企业,50家有市场竞争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100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数量力争突破30家;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郑州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政府投资或主导的项目达到50%,建筑业成为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倡导旅游景区及有条件地方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统筹布局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推动装配式建筑协调发展。各级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工程项目应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鼓励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支持城市新区集中连片发展装配式建筑,旧城区改造项目、农村集中安置项目原则上应采用装配式技术建设。支持郑州市郑东新区象湖片区建设装配式建筑示范区。
  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引导企业依托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区、产业基地、示范项目。以郑州为中心打造装配式建筑综合产业园区,按照东、西、南、北区域布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基地,依托安钢、舞钢、济钢等钢铁产业优势发展钢结构建筑产业基地。到2018年年底,建成国家及省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整体厨卫等10个构配件生产基地。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河南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底,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到2025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
  《实施意见》提出,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示范带动,统筹推进;产业培育,创新驱动;综合施策,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以郑州为重点推进地区,其他省辖市为积极推进地区,有条件的县(市)及农村地区为鼓励推进地区。
  (二)、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趋势
  1、建筑节能概念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概括地讲,就是“四节”,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2、我国建筑耗能现状与问题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我国建筑工业建设用钢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为221.5公斤,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从土地占用来看,发达国家城市人均用地82.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平均是83.3平方米,我们城镇人均用地为133平方米。同时,从建筑工业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建筑工业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从水资源消耗来看,我国卫生洁具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5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北京五大电厂煤炭的合理库存的400倍。据2012年统计数据,每吨标准煤按照中国的发电成本折合大约等于3100度电;那么,202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将达到33790亿度电,比三峡电站37年的发电量总和还要多。建筑节能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国办和建设部近年来又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工业和公用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各地也纷纷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希望降低建筑能耗。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建筑节能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导致建筑能耗巨大的几大“罪魁祸首”依然猖獗,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实心粘土砖“封”而不“死”,产量居高不下,造成极大的能源消耗;供热采暖的消耗大约占了建筑能耗中近一半,但“热改”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不到城镇建筑总量的4%,但是却消耗了建筑能耗总量的22%,日益成为能耗的“黑洞”。
  3、节能潜力
  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的市场潜力巨大。建设部有关人员指出,目前,使用高效能源技术改造现有楼宇,可以为中国节约每年约600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这一数字相当于少建4个三峡电站。专家指出,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在下一个15年中保持高于7%的年增长率目标,中国正面临环境恶化和资源限制。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我国城市化进程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总量的1/4来满足中国建筑的用能要求。因此,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节能途径,推广节能建筑、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背景
  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有两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一是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72号文件《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这一文件发布之后,全国开始兴起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工作。但是因为过去长期以来市场比较活跃,重数量不重质量,住宅产业化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是相当缓慢的,直到“十二五”后期,质量受到高度重视,产业化发展的势头才呈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
  据统计,在2013年以前全国累计住宅产业化的建筑量不到180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量的10%,还包括一些成品住房;到了2014年,全国大概已经超过了2000多万平方米;到了2015年,有将近3800万平方米,基本呈现了翻番的发展势头。应该说从“十二五”末期到现在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所以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这一文件。而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全行业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是新的里程碑式的文件。因为在国务院6号文件里提到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要使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达到30%。在新的文件里作了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达到15%,2025年达到30%。这15%、30%看起来比例不高,但对整个行业来说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到目前为止,虽然住宅产业化已经有几千万的量,但这只占了全国建筑总面积的1%-2%,接下来要用五年的时间达到15%,再接下来的五年就要达到30%,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地做好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各项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家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里提出了三类地区:第一类地区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几乎是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此,城市装配式建筑的企业就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第二类是在人口三百万以上城市的重点区域、新区域全面地推广装配式建筑;第三类就是其他的有积极性的企业也要积极地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所以这个目标非常宏大,实现起来也比较难。新政里还明确了问责制,要层层地进行考核,同时也提出了若干项的重点任务,按照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标准规范生产以及最重要的工程总承包等方面如何去做都提出了非常具体明确的标题,也非常务实。同时《意见》也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如金融、税收、发展、土地方面如何进行支持。
  未来,各地将会在宏观文件指导下积极地去创新,出台一些相应的具体政策。其实现在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北京、上海等地都已率先出台了一些比较好的指导意见,还配有监督、检查、问责的机制。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到了钢结构、木结构如何发展,提到了装配式装修如何发展,这跟我们过去的一些理念是有所不同的。过去可能重点是发展比较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现在则要求把这三大结构体系并列发展,这对于我们钢结构行业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所以我们也期待各个省市相应地出台配套的贯彻落实的文件,包括在适当的时候明确哪些地块,或者说多大面积的地块是必须要做装配式建筑。像现在力度很大的上海市,5000平米以下的可以不做,5000平米以上的,整个上海全行政区必须做装配式建筑。
  住建部一直在积极地研究下一步如何推广装配式建筑,包括正在起草的“十三五”规划的文稿也完成了准备,这个文件会尽快出台。还有正在研究的国家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文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施行办法》已经出台了十年,下一步配合新的文件要求,一是要把产业化变成装配式建筑,另外就是加快扩大产业基地的范围。目前我们已经有57个产业基地,涵盖了集团型的设计、开发、生产三种类型,下一步我们认为如果要大规模推广装备建筑,这些基地足以支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在我们提出一百个城市、两百个基地的发展目标,下一步要加快推进的力度。同时还有工业化建筑的评价、认证等相应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准备工作。
  (四)、建筑工业化助推绿色建筑发展步伐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它是建筑业从分散的、落后的、大量现场人工湿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机械化施工作业为特征、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内涵就是“三化”,即部品化、工厂化、装配化。彻底改变传统建筑主要靠现场施工作业的理念,改变了传统建筑原材料现场集合和集成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建筑物品质和功能。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革命,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百年建筑的质量要求。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一定要通过建筑工业化来实现或完成,或者说,主要应通过建筑工业化途径来实现,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以上,将近4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发展,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国土面积十分有限,不得不采取最严厉的“耕地红线”保护制度,导致城市发展用地矛盾将十分尖锐。我国每年将近20亿平方米竣工面积,保障房、公租房、廉租房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建筑工业用地,这就决定了城市必须向空间发展,寻求空间解决的办法,即向空间发展高层永久性绿色建筑工业,而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绿色化设计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提条件。建筑工业化(部品化、工厂化、装配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解决建筑业发展模式粗放问题的灵丹妙药。当然,在中国,不排除窑洞、秦砖汉瓦、木制建筑甚至土房子、石房子等的节能、环保、舒适性,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必要性。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尽可能少占土地来解决大量的、大宗的、大面积的住房建设问题,这既是节能减排的需要,又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要求,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被列出,指出: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积极推行建筑工业全装修,鼓励新建建筑工业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因此,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绿色建筑的主要发展模式。在我国,重启建筑工业化进程,重新确立建筑工业化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导地位,将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历史意义。
  (五)、可装配建筑产业背景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建筑,以提高建筑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建筑生产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节能环保。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显示,通过装配式建筑生产的途径,可以使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用细化的指标可以表示为,施工现场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占66%,建筑节能50%以上;建筑的性能质量更优,生产安装的失误率降低到0.01%,外墙渗漏率水平降低到0.01%,精度偏差能达到以毫米计,小于0.1%;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从传统方式下的20个月可以缩短到工厂化方式下的6个月,缩减70%,大大缩短建筑的建造周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显著。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途径。
  1、工程建设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获得的,属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及自身的原因,住宅产业发展仍处在摸索阶段。工业化生产方式远未普及,住宅建造在数量、质量,特别是科技含量方面处于明显落后的局面,建筑工程数量的增长也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获得的。随着以住房为代表的消费成为我国21世纪初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建筑产业现代化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型产业,其建造方式的变革、科技含量的提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将成为提升建筑产业的核心问题。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是保证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2、为提高建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建造成本,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我国建筑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复苏以来,经过30年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进入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时期,为提高建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须走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各项体制改革的完成以及配套建设的完善,都使得我国建筑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建筑产业化是推进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筑产业化在国外工程建设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理论界也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国内也涌现了一批勇于实践建筑产业化的领军企业,但整体来说,我国建筑市场中建筑产业化率仍不足1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有必要对制约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积极探寻对策,以尽快、更好的推动建筑产业化的讯速发展。
  4、提高资金的周转利用率。建筑产业化生产方式采用标准化设计,部品和构配件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科学化管理,成倍地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效率和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缩短建筑产品的生产时间。随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建筑施工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是用一砖一瓦的由人工去堆积,已经转变成了由施工现场分解出来的部件拿到工厂的生产线上生产,借此来减轻劳动力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另一方面,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中大模板需要用到的材料及配件也非常多,如办公设施、板式家具、厨房卫生间橱柜、门窗系统、衣帽间、内门等配件组装成建筑产品,由此可知无论是我们原有的建筑还是原有的材料,都需要搭配建成。它们的完美搭配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办公场所和家居、环保的设施和家具、快速的建造方式。所以,一体化设计、整体式加工将更有效地利用新型材料,建造出更好的现代建筑。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是提高建筑建造效率,降低建造成本,增加房屋供给和提高建筑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过去的建筑中,建设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现场施工较多,生产成本较高,这种传统的生产模式效率低下。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就是要变传统的“现场建造”为大规模的“工厂制造”,变湿作业为干作业,才能有效减轻建筑建造过程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能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至今,定位已经明确,产品要求也较为清晰,即价格不高、质量可靠。但是,房地产行业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一向是业内经久不衰的热议话题。未来,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方向。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不只是建筑的生产方式,而是包括融资、土地供应、项目运作、部件制造、部件销售、施工安装、营销、售后服务、物业管理等环节,及这些环节的市场组织方式。或者说,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是用来表示一种新的业态模式,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有其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及地方发展规划
  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一节“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同时提出,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
  2、《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建材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结构优化、节能减排为核心,着力推进传统建材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加快加工制品和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着力优化生产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水平,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构建适应需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建材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以建材企业为主体,探索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变革,围绕工艺技术完善和新产品设计研发加强创新。
  3、项目建设符合“十三五”绿色建筑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节约能源、保护耕地、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标,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政策调控,强化监督管理,强化引导服务,着力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墙材产业层次;着力扶持和壮大优势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培育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全面提高墙材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着力发展和推广节能、节地、利废墙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促进墙材革新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4、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决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接连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指导装配式建筑发展。11月,北京、杭州、南京、广安等30个城市被认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装配式建筑逐渐在各地不同程度地推进。
  (二)、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消耗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资源能源消耗占世界比重远远超过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特别是近年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受影响时间增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环境带给房地产行业的压力也前所未有。论发展规模,我国房地产全球第一;论发展速度,我国房地产世界领先;但论发展质量,我国房地产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资源能源消耗更是比发达国家要高得多。与之相反的是,我国住房建设的土地产出率和管理效率效能,都比较低。据估算,建筑行业到2020年,有将基准排放降低29%的潜力,居各行业之首。“十二五”期间我国主动调低经济发展速度,就是要改变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果用先进的产业化方式生产建筑,一般节材率达20%以上,施工节水率达60%以上,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能提高施工效率4~5倍。因此,促进住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不仅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
  (三)、促进“三化”发展的需要
  三化,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业化,便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实现工业化生产后,建筑施工周期比传统建筑缩短了1/2,建筑误差用微米计算。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建筑工地,甚至将能看到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
  建筑产业信息化,就是通过BIM技术,使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现场管理、材料供应、领导决策,后期运营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它代表了国际的先进潮流和发展趋势,必然会得到长足发展。
  建筑产业城镇化,将扩大内需,激发各项事业发展。在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要求提高工业化建筑的比例。在城镇化带动下,2020年前,我国城乡每年新增房屋建筑面积将达到17亿~20亿平方米。
  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将帮助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成为城乡建设的主力军。加上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产业化不仅能控制成本,还可给施工质量和效率加上“双保险”。未来的建筑产业化,一定会成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好互动的重要载体。
  (四)、实现资源最大化和节能效益化的需要
  1、建筑工业产业化对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工业产业化通常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建筑,提高建筑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在降低成本降低物耗的同时,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品质。建筑工业产业化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建筑建造的标准化;二是建筑建造的工业化;三是建筑生产与经营的商品化。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业产业化发展历程来看,建筑工业产业化可以说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一场革命。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日益提高的居住需求,建筑工业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引发建筑工业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建筑工业产业化。建筑工业建设产业化的核心是提高建筑工业建设工业化水平,满足新世纪现代建筑工业建设需求。建筑工业生产工业化是指建筑工业生产方式(或技术手段)。是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和生产手段,对建筑工业生产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建筑工业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化流水式作业,从而达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建设的建筑工业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全面提升了建筑工业的综合质量和品质。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还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较大幅度地节省劳动力和工期。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如果实现工业化生产,一般节约材料可达到20%左右,节水可达到60%以上。根据权威机构研究,建筑工业产业化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工业化建造方式的水耗、能耗、人工、垃圾和污水排放量较传统建造方式都大大降低,其中水耗、垃圾和污水排放量降低均达62%,能耗、人工分别减少38%与46%,节能减排效益的各项指标都很明显。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工程项目综合造价大约节省1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此,建筑工业产业化对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筑工业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2、我国建筑工业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改变传统的建筑工业建造方式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建筑工业建设已经持续了20多年,建筑工业产业经过了一个惊人的历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今后若干年里,这种大规模的建筑工业建设活动仍将持续下去。当前,我国的建筑工业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资源的紧缺是最为关键的,特别是土地等紧缺性资源的制约。我国建筑工业产业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何摆脱现有的土地本位和规模型的单一开发模式,使建筑工业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实现资源最大化和节能效益化,这是关系到中国建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建设者树立新的建筑工业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建筑工业产业化。建筑工业产业实现建筑工业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目前我国建筑工业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如果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算起,我国推进建筑工业产业现代化工作接近20年,但是,当前推进产业现代化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筑工业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高品质质量住房需求与落后生产方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传统的建筑工业建造方式对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制约和影响日益凸显。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一是工业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建设仍以现场手工操作为主,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而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了建筑工业建筑工业化。二是技术集成能力弱,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目前建筑工业技术的发展还主要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尚未形成标准化、工业化的建筑体系,一些事关产业发展共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关键技术问题还缺少有效的解决机制。三是资源消耗高,生产过程的资源浪费严重。建筑工业产业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我国在建筑工业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虽然已经基本解决了住房的有无问题,但却付出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代价。有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先进国家的七分之一,产业化率仅为15%,增值率仅为美国的二十分之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我国既是缺能大国,又是耗能大国,我国的能耗比率为发达国家的3~4倍。而对建筑工业部品来说,我国的产业化水平和一些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大。以上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工业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阻碍了建筑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显然,传统的建筑工业建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建筑工业建造方式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特别在建筑业,采用现场浇(砌)筑的方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垃圾排放量大,扬尘和噪声环境污染严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建造方式,粗放建造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浪费将无法扭转,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并将极大地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节能、节材和减排方面的成效已在实际项目中得到证明。在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方面,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对13个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跟踪调研和统计分析,装配式建筑相比现浇建筑,建造阶段可以大幅减少木材模板、保温材料(寿命长,更新周期长)、抹灰水泥砂浆、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消耗,并减少80%以上的建筑垃圾排放,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带来的杨尘和噪声污染,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建筑综合质量和性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建筑垃圾、废钢渣、飞灰等等废固都是我国工业个建筑产业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处于固体废弃物围城的局面,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装配式建筑可以大量利用建筑垃圾、废弃钢渣、飞灰、粉煤灰等等固体废弃物,解决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五)、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
  2006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7%以上。特别是2014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7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3%,再创新高。2015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支柱产业地位。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建筑业面临改革创新的重大挑战,发展装配式建筑正当其时。一是可催生众多新型产业。装配式建筑包括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混合结构建筑等,量大面广,产业链条长,产业分支众多。发展装配式建筑能够为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新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再造和增加就业。特别是随着产业链条向纵深和广度发展,将带动更多的相关配套企业应用而生。二是拉动投资。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投资建厂,建筑装配生产所需要的部品部件,能带动大量社会投资涌入。三是提升消费需求。集成厨房和卫生间、装配式全装修、智能化以及新能源的应用等将促进建筑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居民和社会消费增长。四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从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城市发展经验看,凭着引入“一批企业”,建设“一批项目”带动“一片区域”,形成“一系列新经济增长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带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劳动力减少、高素质建筑工人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筑业发展的“硬约束”加剧。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建造方式传统粗放,工业化水平不高,技术工人少,劳动效率低下。发展装配式建筑涉及标准化设计、部品部件生产、现场装配、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等,构成要素包括技术体系、设计方法、施工组织、产品运输、施工管理、人员培训等。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会“倒逼”诸环节、诸要素摆脱低效率、高消耗的粗放建造模式,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模式、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
  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里预制生产大量部品部件,这部分部品部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再组合、连接、安装。工厂的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工期更为可控;施工装配机械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传统现浇施工现场大量和泥、抹灰、砌墙等湿作业;交叉作业方便有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可以缩短1/4左右的施工时间。此外,装配式建造方式还可以减少约30%的现场用工数量。通过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摊薄建造成本,有利于突破建筑业发展瓶颈,全面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六)、实现一带一路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建筑业已深度融合国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要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参与全球分工,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升核心竞争力,利用全球建筑市场资源服务自身发展。
  装配式建筑能够彻底转变以往建造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单纯拼劳动力成本的竞争模式,将工业化生产和建造过程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应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强调科技进步和管理模式创新,注重提升劳动者素质,注重塑造企业品牌和形象,以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先发优势。同时,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重点进行方案策划、在前期阶段,介入一体化设计先进理念,注重产业集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补“短板”。发展装配式建筑将促进企业苦练内功,携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抢占国际市场,依靠工程总承包业务带动国产设备、材料的出口,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过程中取得先机。
  (七)、全面提升住房质量和品质的必由之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住房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民生问题。当前,住宅施工质量通病一直饱受诟病,如屋顶渗漏、门窗密封效果差、保温墙体开裂等。建筑业落后的生产方式直接导致施工过程随意性大,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建筑产业化代表了全球房地产业的先进方向和领先模式,促进房地产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品质的生产力、创新力、推动力。这几年,我国房屋建设规模很大,速度很快,但结构比较单一,产业化程度不够高,质量提高还不明显,特别是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重城市轻农村,重地上轻地下,建造和建材生产过程污染严重,跑冒漏滴等建筑通病并未根除,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但在发达国家,超过百年的“老房子”到处可见。日本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提出了“百年建筑”的理念,现在又提出了“二百年建筑”的概念。如果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方式,以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取代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手段,再加上适时适当的维护,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提升建筑的品质完全可以实现,而且也有利于行业转型升级。
  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采取以工厂生产为主的部品制造取代现场建造方式,工业化生产的部品部件质量稳定;以装配化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能大幅减少施工失误和人为错误,保证施工质量;装配式建造方式可有效提高产品精度,解决系统性质量通病,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能够全面提升住房品质和性能,让人民群众共享科技进步和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并以此带动居民住房消费,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走向中国住宅梦的发展道路。
  (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目前建筑施工固体污染和粉尘污染都比较严重,建筑工业化的实施,由于施工现场作业量和建材浪费减少以及新型绿色材料、轻质材料的使用、废旧材料综合利用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效果显著,对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实施建筑工业化是房屋建设发展的趋势,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普及绿色建筑的最优实现方式。
三、项目建设意义
  (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必将迎来新兴建筑工业化的爆发式发展期。目前,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建筑超7亿平方米,加上宾馆、酒店、写字楼等建筑,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达10亿平方米以上。据专家分析,若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保守估计可工业化生产的建筑部品的年市场容量达1万亿元以上(总产值)。河南省目前已率先起步,初步形成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能力,推广建筑装修一体化、住宅部品标准化、运行维护智能化的成品住房模式和其他装配式建设形式。
  河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布局亟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发展支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无疑是河南发展现代经济的重要新引擎之一,应作为河南工业产业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全力培育新的投资平台,以形成新一轮的实体经济投资热潮,努力打造完整的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为特色的产业链条,完成装配式建筑工业所有环节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使之尽快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打造绿色建筑体系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提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其核心内容是“四节一环保”,强调自然、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业化考虑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研究包括标准化生产、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在内的整体设计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性设计技术。建筑标准化可简化施工过程,促进部品部件系列化生产,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同时,通过标准化设计,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节地的目的。建筑工业化实现了构配件加工制作的工厂化生产,可改善工作条件,实现快速、优质、低耗、环保的规模生产。装配式建筑生产经营一体化,将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专业协作,有效减少因各环节间的不协调而造成的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作服务社会化,表现为装配式建筑产业生产的集中化、专业化与联合化,集中化形成规模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专业化分工与联合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并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减少建设过程中各种建材的浪费,提高使用效率,达到节材的目的。因此,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最佳途径,而绿色建筑则是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最终成果表现。
  (三)、引领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方向
  近20年来中国房地产开发建设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上升,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用明显。但是,建筑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极低,房屋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建筑生产人员素质较低,工厂化、装配化程度低,这无疑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是运用现代产业手段和现代工业组织,对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手段集成和系统整合,达到建筑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建筑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的流水作业,从而提高建筑科技含量。工业化建筑对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工程质量、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还能灵活充分地利用室内空间。如室内轻质的隔墙、推拉门与壁柜等储藏空间合理设置,能够多方面地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双层玻璃塑钢门窗的采用,可达到节能、保温隔热、降低噪声的综合效果,新型的厨卫体系可以节水30%左右,从而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主要用途】 发改委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关 键 词】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 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
【订购热线】18211102808  同V信
【联 系 人】李先生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项目背景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3项目建设意义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我国建筑市场发展方向 
3.2我国可装配式建筑市场现状 
3.3我国可装配建筑市场前景分析 
3.4国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趋势与水平 
3.5国内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基础条件 
3.6河南省装配式建筑市场分析 
3.7项目定位分析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 
4.2厂(场)址建设条件 
4.3主要原辅原材料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5.1指导思想 
5.2建设原则 
5.3产品方案 
5.4生产技术方案 
5.5设备方案 
5.6工程方案 
第六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总图运输 
6.2场内外运输 
6.3公用辅助工程 
第七章  节能、节水措施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措施 
7.4管理节能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8.2环境和生态现状 
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8.4环境保护措施 
8.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8.6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 
8.7公众参与 
8.8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劳动安全卫生 
9.2消防安全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2人力资源配置 
10.3项目管理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11.1项目建设管理 
11.2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11.3项目监理 
11.4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2资金筹措 
12.3投资使用计划 
12.4投资估算表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 
13.1总则 
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3.3招标内容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4.4财务分析 
14.5不确定性分析 
14.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社会效益分析 
15.1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15.2实现产业聚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5.3提高装配式建筑建设质量和产业化程度 
15.4对地方和全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第十六章项目风险分析 
16.1风险因素的识别 
16.2风险评估 
16.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7.1结论 
17.2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服务流程 :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
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
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
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
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2号怡和阳光大厦C座4层         联系电话:18211102808